BIMVIP -- 品茗BIM官方服务平台

历史搜索

从B、I、M三个层面解读我国BIM落地难题

BIM吉清 2018-08-10 16:42:10

         很多搞BIM的人说,干,干,干,反对空谈(=反对思考=反对学习)。我长期观察了这个群体,无一例外都是土、木、土、木、又土又木的土木男和建模男!(注:无贬低之意纯网络调侃,网络允许无恶意的自由表达!)


         BIM的理论、技术、应用、工具,在欧美已经非常成熟了。它在我国遭遇的难题,只有三个:(至于在欧美遭遇的困境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择机另表)


        业务层面(B):业务标准化落后制约了BIM技术与专业业务的融合


        我国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业务标准化还无力支撑欧美BIM技术在我国的落地,而欧美的BIM工具又没有能力染指我国的业务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黄强同志要搞P-BIM试图走出一条更切合中国实际的路径打破这个僵局的原因(但是从本质上说,黄强同志的理论体系和国外没有区别,只是技术路径上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给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专业人员赋能=赋信息化开发之能)+根据地分割城市(保护我国建筑软件产业免于毁灭性打击同时主动出击打通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要道));注:业务标准化落后的具体例子,比如造价信息分类与编码已经不适应BIM技术的需要,比如标准图集需要转型为标准模集,比如全生命周期建设项目信息分类与标准要尽快落地形成生产力并固化到BIM软件里面。


       信息化层面(I):信息化发展不充分底子太薄制约了BIM大爆发


       长期以来极低的人力成本导致土木建筑领域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充分充足的发展,导致建筑信息化产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BIM理论。人力成本这么低,堆人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研发投入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质量、效率、安全、资料的管理等等呢?这也是为什么早在90年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就知道国外的IFC-BIM技术很恐怖,但是了解了一下后来不了了之的原因,国内不需要。但是,在我国建筑信息化的两个焦点领域,其实早已经迈入了BIM的门槛,一个是结构计算,另一个是算量计价,因为这两个领域是建筑业的刚需,所以这两个点上面,很早就实现了三维建模与信息给模型赋能。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我们中国人建筑信息化不行,而是产业环境使然,客户长期没有这个需要。


        管理层面(M):建筑工业化水平落后制约了管理水平升级


        建筑工业化水平太落后制约了土木建筑领域的管理充分吸收消化成熟的现代管理思想,导致我国建筑领域的业务链的整合(=集成)水平极差(=分割分裂严重),难以支撑BIM技术在管理层面发挥效益!什么精益制造、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扁平化管理、风险管理、小前端大后台,等等之类,其实都是高度工业化环境下的产物。建筑业工业化水平太落后,导致很多事情不确定性的权重太大,所以严重依赖人的主观判断与灵活处理,而不是靠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就能对应。同时,不确定性权重越大,黑箱操作的成分就越多。


       以上三个问题(瓶颈)对应的就是我国BIM界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搞BIM的土木男和建模男吆喝的干干干,瞎干,乱干,盲目的干,浑水摸鱼的干,大跃进的干!( = 最后把自己干砸了)


        想清楚自己的目标,现实的条件,要解决的难题,要学习的BIM知识,如何运用相应的BIM理论、技术与工具,实施的路径,等等,才是一名真正的BIMer的工作方法!不然就是又土又木没有长进。


        没有长进还怎么升级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BIM男?

       做具备整合思维的BIM男,不要做单纯的土木男,也不要做单纯的建模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