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VIP -- 品茗BIM官方服务平台

历史搜索

凝心聚力谋预制梦想,深耕细作创装配未来!

资讯小编 2020-01-16 13:43:06

副本_未命名_自定义px_2019-12-24-0


叶明,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会长,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主编了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国家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参编了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主编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并出版发行,参审了国家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寄语2020年:凝心聚力谋预制梦想,深耕细作创装配未来!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一位媒体记者向我提问:“您认为,过去的一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如何?当前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以装配式建筑为发展驱动力的建造方式变革,已形成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这也是大势所趋、新时代所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前影响的最大障碍,如果只能说一个因素的话,我认为是‘认识不到位,顶层设计不足’”。


微信图片_20200114094614.jpg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已形成蓬勃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试点示范项目遍地开花,技术与标准体系、组织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面对当前装配式建筑火热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要清楚,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切不可盲目发展、甚至一哄而上,更不能陷入“为装配”、“唯装配”的形式主义误区。必须要深入理解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初心和使命。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及应对人口红利淡出的必然选择。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仍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建造方式粗放,组织方式碎片化,交易方式违规严重,管理方式主责不清,工人技能素质普遍偏低,企业核心能力不强,效率效益不高。尤其是这种传统建造方式提供的建筑产品已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和人居环境质量的美好需求,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已不能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就是促进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实现建造方式的变革。


我们必须明白,“装配”不是目的,也不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全部,而是最能直接体现技术进步与工业化优势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也是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和方向标。只有抓住“装配化”,综合考虑建筑系统及工业化的特性,并使之有机结合,才能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装配式建筑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的“五化一体”的新型建造方式为主要特征。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符合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就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建筑质量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建筑工业化一直是我国倡导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根本途径,进入新时代,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真正实现建筑工业化成为可能,装配式建筑就是采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


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要摆脱传统路径,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尤其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树立以建筑为“产品”的经营理念;在组织内涵上,要建立对工程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全面部署、协同运营的管理体系;在企业核心能力上,要充分体现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这必将会促进建筑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缺乏设计经验的积累、没有很好的技术沉淀、没有工业化基础,人才储备不足、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路径依赖性强,也由此造成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构件制作水平、建造效率效益不高,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成本、质量、安全等问题。


我认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必定是曲折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要快速解决,还面临诸多挑战。在今后发展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弄懂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而是盲目跟进,为了“装配”而“装配”,有的借势规模扩张、跑马圈地,有的进行资本运作、急于求成。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纵观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整体状况,如此迅速的规模膨胀和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削弱扎实、专注、执著的实业精神,必然会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目前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的成效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要特别处理好工程建设项目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产业基础的关系,要清醒地认识到以“指标”为导向激活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倒逼机制在发展初期是有必要的,是阶段性的,但也是不可持续的。在市场活力和企业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前提下,应尽快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着力点和工作重心,放到建造方式变革、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来。


二是要顶层设计,有序推进。


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提出政策规划导向,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摒弃“行业”管理思维,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着力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动力。


对于企业来说, 要顺势而为,主动求变,要有实业精神,找准自身的定位,主动转型升级,要苦炼内功,筑牢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大型龙头企业要抓住机遇,摆脱传统路径,技术和管理双轮驱动、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依托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运营管理模式上深耕细作,打造区域行业建筑航母;广大中小建筑企业要顺应社会化分工趋势,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向专业化转型,作专、做精、坐实,形成一批秉承扎实、专注、执著的实业精神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企业大军。


通过市场经济自然规律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高效配置,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三是要强化创新、提升能力。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要“装配”并尽可能“装配”,但不是“唯装配”,要以设计为龙头,研发能够充分体现预制装配施工高效特点的结构技术体系,一体化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装饰等专业,从源头保证装配式建筑产品全产业链的高度集成和纵向贯通,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筑设计要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要注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建筑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的研究,鼓励发展企业专用技术体系创新,重点围绕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体系,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运用一体化的思维,系统补足标准、技术、设备、工具以及人才、软件等系统应用的短板。


要加强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要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达成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配置,从而真正实现效率和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筑牢基础、协同发展。


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努力提升企业的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水平,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的新概念。当前我国建筑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产业基础性问题,如何提升建筑产业的整体素质,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筑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建筑业依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市场,规模由小变大,但大而不强,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产业链不能协同高效,信息化管理难以系统集成,企业主体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产业创新体系的各种资源分散、割裂,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路径上缺乏针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因此,必须要沉下心来,将建筑业改革的基点放到“产业”发展上来,要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牵动建筑业改革发展全局的 “牛鼻子”,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产业”的创新发展问题,尤其在建筑业进入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要进一步明确建筑产业的改革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深耕细作、夯基垒台。


总之,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过程,而这种创新与变革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对于建筑业来说,这是一次生产方式的革命,是一次大浪淘沙,甚至会引发行业“洗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也无法逃避巨变带来的阵痛,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但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浴火重生、弯道超车的机遇,更是我国建筑业告别“狼性”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时机。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敞开怀抱拥抱这一历史性的变革。


乘着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东风,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筑业的新未来,必将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建筑产业现代化一定会实现。




来源丨长城网

仅作分享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在注册品茗CCBIM,免费送5G模型存储空间

BIM,品茗BIM,BIM技术,BIM应用,BIM项目,观摩会